发布者: admin| 查看: 54| 评论: 0
★ 2005年,由苏珊娜・马丁内斯 - 孔德(Susana Martinez-Conde)和斯蒂芬・麦克尼克(Stephen Macknik)两位教授创立,创立目的在于表彰世界错觉创造者的成就,促进公众对虚幻感知和认知的理解。起初它具有学术讨论性质,之后逐渐演变为网络视错觉竞赛。 ★ 2015年正式成为一年一度的线上活动,世界各地的人都能通过互联网提交错觉作品并参与投票。比赛分为提交作品、初步评审和投票三个阶段。初审由世界科学、艺术和科学教育领域的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进行,他们会筛选出前10名入围决赛的作品,然后全球观众可在线投票选出最终获胜者,前三名能获得现金奖励。 ★ 大赛汇聚了全球的科学家、医生、艺术家和视错觉爱好者,成为世界顶级的视错觉盛会。多年来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品,如 2019 年的冠军作品《双轴视错觉》、2020 年的《3D 版的施罗德楼梯》、2021年英国马特・普里查德的获奖作品等。这些作品展示了创作者的奇思妙想,也让大众领略到视错觉的魅力。 TOP10-入围奖 第10名 ▼ 作品名称:《透明立方体》(Transparent Cube) 作者:奥利维尔・雷东(Olivier Redon)、克洛伊・雷东(Chloe Redon)(美国) 作品介绍:乍看之下,这个立方体似乎是透明的且漂浮在空中,但这一感知与其真实物理结构不符,是精心设计的视觉错觉。立方体由两部分组成:后部(粉色)是经过变形的,从特定角度看时,大脑会将其解读为正面看到的正常形状;前部(黑色框架)利用强制透视增强深度和透明感。这两种对比鲜明的视觉线索(基于变形失真和强制透视)结合,使大脑在凹与凸、透明与实体之间切换,产生迷人的视觉悖论。 TOP10-入围奖 第9名 ▼ 作品名称:《不可能的旋转》(Impossible Spin) 作者:贝内特・哈塞尔顿(Bennett Haselton)(美国) 作品介绍:3D 打印的形状利用隧道产生动态错觉。每个隧道仅在正对着观察者眼睛时可见,因此在形状内排列隧道,能在旋转形状时呈现出一系列出现在不同位置的点。在该作品中,隧道的排列让人感觉有一个点在向与形状实际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TOP10-入围奖 第8名 ▼ 作品名称:《反向陀螺》(Reverse-phi spinning top) 作者: Štěpán Wilkus(捷克共和国) 作品介绍:通过改变陀螺偏振角,让精心制作的静态图像产生明显运动感。用不同旋转角度的偏振滤光片制作图像,可改变各部分的亮度和颜色,从而产生圆环旋转的错觉。添加塑料箔等双折射材料,甚至能让图像从黑白变为全饱和色彩。陀螺的设计让反向 phi 错觉走向现实,兼具互动性、触感和趣味性。 TOP10-入围奖 第7名 ▼ 作品名称:《无限流镜子》(InfiniFlow Mirror) 作者:鸭井达明(Tatsuaki Kamoi)(日本) 作品介绍:是创新的无限镜子,能让光沿深度方向流动。传统无限镜子通过反射产生无尽光源错觉,但多个光源依次激活时,镜像会反向,阻碍光的深度流动。该镜子利用墙面成型凹槽分离正像和倒像,克服了这一局限,实现了新颖的视觉效果。 TOP10-入围奖 第6名 ▼ 作品名称:《镶嵌图案中的反向漂移头像》(Opponent Drifting Heads in a tessellation) 作者:大卫・菲利普斯(David Phillips)(英国) 作品介绍:静止背景上的移动物体有时看似静止,而背景却在移动。该作品中,交错的左右向头像轮廓静止,仅头像内纹理移动,且一组头像的纹理旋转 180 度,使得一个方向的头像看似在移动,另一方向的则成了静止背景,且移动的选择可 “翻转”。 TOP10-入围奖 第5名 ▼ 作品名称:《东方之路》(Oriental way) 作者:王华(Wang Hua)(中国) 作品介绍:装置展示了闭环多层楼梯结构,能产生持续上升或下降的错觉。该结构全尺寸时可正常使用,允许人类实际互动,视觉效果模拟无尽攀爬体验。 TOP10-入围奖 第4名 ▼ 作品名称:《半身物体构成的环形队列》(Circular Parade Generated by Half-Body Objects) 作者:杉原厚吉(Kokichi Sugihara)(日本) 作品介绍:物体看似像狗,在镜子中,头的一半能形成尾的一半,尾的一半能形成头的一半,侧镜中还会有左右反转错觉。两个这样的半身物体和两面镜子可形成四个完整物体,构成方向一致的环形队列,在特定视角范围内错觉不会消失。 TOP10-季军 第3名 ▼ 作品名称:《三态棱镜》(Tri-form Prism) 作者:滨中广明(Hiroaki Hamanaka)、三木亮平(Ryohei Miki)、山本享太(Kyota Yamamoto)(日本) 作品介绍:受杉原厚吉 “模糊圆柱体”(从两个方向看形状不同)启发,创作了从三个方向看呈现不同形状的棱镜,是大学研讨会项目成果。 TOP10-亚军 第2名 ▼ 作品名称:《玩偶幻象》(Dollusion) 作者:杜什卡・米洛萨夫列维奇(Duška Milosavljević)(塞尔维亚) 作品介绍:属于视觉模态错觉,是强制透视的新变体。画面中女孩看似被困在真人大小的玩偶盒里,而男子能从盒侧和盒后靠近,奥秘在于盒正面的镜子反射着站在房间对角的女孩,女孩身后还有模仿盒内的大图。此外,男子在镜后放一朵小花,另有隐形人从上方给女孩递一朵相同的大花,初看十分令人困惑。 TOP10-冠军 第1名 ▼ 作品名称:《静态旋转》(The Static Spin) 作者:萨莱塔・卡迪尔(Saleeta Qadir)、伯恩哈德・埃格(Bernhard Egger)(德国) 作品介绍:通过巧妙调整图像边缘或轮廓,让静态图像产生 3D 运动感。借助 AI 生成深度信息,使图像各部分根据距离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运动速度,将平面图像转化为生动的 3D 效果,且能通过改变少量变量控制错觉的速度和方向,实现了 “不动似动”。 |